您现在的位置: 蒙得维的亚  > 蒙得维的亚发展 > 正文 > 正文

邵宇全球失衡贸易猜忌与大国博弈货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4/5 19:51:35

“一轮又一轮的“ ”只能暂时掩盖国际经济的失衡问题,货币失衡、贸易失衡、金融失衡,全球经济体系的各种失衡盘根交错,WTO改革就是国家利益的再分配,难以一蹴而就;全球权威政府的缺失使得协调各国内政只能是一种理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将面临美国的阻挠;解决资本流动失衡,恐怕只能背弃自由主义的信仰。”

---------------------

作者:邵宇陈达飞

邵宇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陈达飞为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

“因为贸易的猜忌而动怒,一个现代民主大国何等地误解了其真正利益之所在,并准备发动或继续进行战争以取得商业上的优势,甚至只是为了实现商业均势。”(约翰吉利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和政治学》年)

全球贸易冲突古来有之,只是在野蛮时代往往靠枪炮解决,二战之后,因为GATT(WTO的前身)等多边机制提供了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摩擦更多的是通过法律或谈判的形式解决。

历史经验显示,后起大国大多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发展起来的,而守成大国则倾向于推动自由贸易政策。危机时期出现时,自由化的国家更容易受到冲击,而原先实行保护政策的国家,受到的冲击较小,可以趁机实现赶超。守成大国霸权地位受到新兴大国威胁时,往往又会退回到保护主义的状态。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后转向保护主义,在大萧条期间更为明显。美国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追赶过程中,一直奉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后开始选择了自由贸易政策。随着德国、日本、中国的崛起,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力量开始占据上风,主张对贸易伙伴进行制裁,石油危机后,美国分别对日本和德国等国发动 ,年金融危机后,又是对中国发动 。

一旦某种经济现象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反复出现,那它大概率是由结构性矛盾引致的,周期性的因子起到强化或者弱化的作用。如何从全球,从货币、贸易和金融制度层面分析全球失衡的底层逻辑,从全球和历史的视野看待当下的中美贸易摩擦?

二战后国际秩序形成与美国霸权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签订了《凡尔赛合约》,意欲摧毁德国再次强大的经济基础,以维系欧洲大陆的和平,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过分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engdeweideyaa.com/mdwdyfz/11607.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蒙得维的亚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