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各国货币主权的央行数字货币快速崛起,势将带来支付体系、货币体系、货币政策的巨大变革,并可能由此开启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新时代。我国宜加快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步伐,抢占数字货币、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先机。
一、全球央行数字货币整体快速崛起
国际清算银行(BIS)指出,年是全球央行数字货币(CBDC)整体崛起的一年,在其调查的央行中已有86%的央行正在研发、测试、试点数字货币。部分国家已经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据报道,厄瓜多尔、塞内加尔、委内瑞拉、乌拉圭、立陶宛、巴哈马、柬埔寨等国均已发行CBDC。早在年12月,厄瓜多尔央行就推出了“电子货币系统”,其电子货币依据特定算法产生。年12月,塞内加尔央行发布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ECFA,该数字货币可在所有移动钱包和电子钱包中使用。年10月,柬埔寨央行也正式发行数字货币(Bakong币)。一些国家正在测试和试点央行数字货币。截至年12月,在已启动CBDC项目的央行中,约有40%已从概念研究阶段发展至测试或验证阶段;还有10%的央行已启动相关试点计划。年6月,南非央行发布名为“Khokha”的数字货币试验报告显示,每笔数字支付一般都能在一两秒钟内完成。年5月,法国央行同法国兴业银行合作,成为首个在区块链上成功试用数字欧元的国家。韩国也正在开展CBDC测试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全部测试。围绕数字货币的大国竞争日趋加剧。年5月,美国发布数字美元白皮书,提出了创建CBDC框架;美联储和美财政部正在联合研发同美元挂钩的CBDC。欧洲央行设立的数字货币专门委员会,已发布数字欧元报告,宣称力争在5年内推出数字欧元,以保持数字货币的全球领先优势。我国正在深圳、苏州等地开展数字人民币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风险可控性等。年10月,日本银行公布针对“一般用途”的CBDC发行原则,已联合30多家大型金融企业研发数字货币,并计划于年春季开始CBDC的实证实验。数字货币的国际联盟和规则正蓄势待发。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同欧洲、英格兰、日本、加拿大、瑞士、瑞典六大央行设立了CBDC联合工作组,之后美联储加入;当年10月,这七大央行同BIS共同发布的央行数字货币报告认为,CBDC必须具有可兑换、便捷、被接受并可用、低成本这四个基本特征;发行CBDC必须遵循无害、创新、效率三个基本原则。七国集团也正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BIS合作,酝酿建立CBDC规则;预计到年底,将完成CBDC的技术、试验、监管框架等相关工作。二、全球央行数字货币整体快速崛起之动因
CBDC快速崛起之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动因,大体包括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主权货币话语权、强化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等。内在动因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数字技术,推动了全球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年,数字经济占全球GDP比重已达到41.5%,预计到年将进一步升至62%,全球将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的无接触、高频率、跨时空、去中介等特征,对交易结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倒逼货币形态和交易方式创新,以提升支付效率、改善交易体系,而数字技术也为货币形态的重塑创造了条件。加快推出CBDC乃是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本动因是意图提升主权货币话语权和影响力。一是缘于主权货币和非主权货币之争。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比特币等数字支付和数字货币,对各国主权货币形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脸书公司的加密数字货币“天秤币”一旦推出,极可能扮演国际货币主角,冲击各国主权货币地位。这也倒逼各国加快研发CBDC。二是缘于各国主权货币之争。以美元为首的强势货币意图借助数字化手段,继续维护其货币霸权和主导地位;而新兴货币则期待借助CBDC带来的全新技术和逻辑,打破对传统支付渠道(如SWIFT和CHIPS系统)的高度依赖,以一举实现去美元化并建立新的全球金融体系。基于上述考量,各国都希望通过抢占CBDC竞争制高点,以提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直接动因是强化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效果。CBDC是基于确定的交易且去中介化,反映了供需双方的实际经济交易,在理论上不会引起货币超发并导致通货膨胀;CBDC所具有的可追踪、点对点等交易特征,有利于央行判断和了解货币流向,做到货币供给和经济社会需求精准匹配,不仅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货币“脱实向虚”等问题,而且可以打击地下钱庄、偷税逃税、洗黑钱等不法行为,从而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穿透性、精准性、有效性,实现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之目的。三、对抢抓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快速崛起新机遇的政策建议
在多种力量综合作用下,预计全球CBDC势将加快发展,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并愈益冲击现有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但其中也蕴含一些重大机遇,我国宜积极作为,力争占得先机。
抢抓推动数字经济飞跃发展的新机遇。数字经济是“代码”经济,其运行规则是算法规则。在未来万物互联、万物数字化的世界里,数字经济势将走向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支撑、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以代码为核心标记的智能经济;内嵌于数字经济运行全过程的数字货币,能自动记录各生产、流通等环节所用的时间,并即时计算出各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不同环节和不同主体的交易变得更加智能、便捷、高效,从而推动数字经济进入飞跃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此,我国宜尽快成立数字人民币协调机制,从战略层面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架构、结算体系、应用场景、合作模式、监管制度等,积极创造有利于数字人民币使用的环境,以进一步扩大我国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抢抓创新人民币数字化路径的新机遇。在商品经济中,万物价值均通过货币表现自己的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其本质是蕴含于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时代则蕴含于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中,这也为创新人民币数字化路径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基于此,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宜继续依循“部分地方和场景测试—局部和区域试点—全国推广”的路径渐进展开,并沿着“替代M0—替代M1—替代M2”方向纵深推进。下一步,宜加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尝试开展以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锚定物的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并从重点产品维度加以推进:在条件具备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广智能工厂模式,优先选择数字化和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电子产品进行试点,分别计算(模拟计算)出这些产品的国际、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为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走出一条新路;鼓励各国积极参与,支持其直接锚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锚定数字人民币(间接锚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以人民币数字化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抢抓提升宏观调控和金融治理能力的新机遇。CBDC的点对点和穿透性特征,使得央行可以实现对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的全方位、全流程监测,并为货币政策创造更具穿透力的直达工具。国家财政政策使用CBDC,可以跟踪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和流向,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所以,加快数字人民币使用,势将为实现更有效率的宏观调控和金融治理提供新工具。基于此,财政拨付资金宜优先试用数字人民币,直达资金使用方;探索在债券市场试用数字人民币,监测资金流向、破解隐性债务谜团,从而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依托数字人民币创新货币直达工具,避免资金“脱实向虚”和流动性陷阱;确定数字人民币在支付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重塑我国数字支付格局。抢抓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新机遇。如果以传统路径推动国际货币系统改革势必会受到美国打压,且难度大、耗时长,还会加剧中美冲突对抗;而同现有货币具有不同技术框架和运行逻辑的数字货币,则完全有可能重构全球货币体系。基于此,我国宜加强同IMF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深入研究其提出的CBDC模式,强化相关规则对接、技术交流、政策协调,及时反映我国的做法、经验、诉求、建议。尽快研究加入BIS牵头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小组,以防止美国主导建立CBDC排华联盟。可考虑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手成立CBDC联盟,从双边贸易、投资、结算入手,加强数字人民币使用,以共建数字人民币区。同时,深化理论研究和模式探索,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过程中,积极倡导各国数字货币均锚定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摆脱主要锚定美元的传统做法,实现由传统货币体系向数字货币体系的有序过渡,开启没有货币霸权的全球货币体系新时代,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在全球最终实现“以数字撬动治理”之目的。来源:《学习与研究》杂志年第4期
作者:刘新民系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副局长
-END-
审稿:赵治纲
排版:高颖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